爸爸加入的時間比我早,是在08年的夏天。
那年夏天洗衣機里加入了新的成員,是印有“永祥”字樣的短袖。那是爸爸的衣服。正是這身工作服,讓他把責任扛在肩上。
我常問“媽媽,爸爸是做什么的?”媽媽總是笑而不語。
我只知道扳手和榔頭是他不離手的工具。卻不知道他還懂工藝知識,精通設備運行原理。
他在無數個電扇雷鳴的晚上,奔赴在廠區和家的路上,檢修、搶修成為他生活的重心。用他的雙手,清理油池,更換機泵,修復閥門…可他那雙粗燥的手,很久沒有牽過我的小手。
當皺紋爬上他臉頰的時候,我也開始懂事了。
那天他沒有回家吃飯,桌上留著他喜歡吃的紅燒排骨。
對他而言,還有比吃上紅燒排骨更重要的事嗎?有,那就是對冷氫化裝置的搶修。在裝置的試運行過程中,設備多次出現故障,在經過無數次的檢查之后,仍然無法發現問題。機修班的同事都急壞了,他的眉頭也皺了又皺,皺了又皺。因為他知道,異常一天不發現,軸瓦只會像丟盡水里的石頭,不僅更換起來麻煩,還會造成設備損耗。一向較真的他,無數次地拿起圖紙也不舍得合上眼。他一次次深入裝置內部查看異常,功夫不負有心人,終于發現有5mm微小偏差。他迅速上報故障,抱著“零失誤”的工作精神,并對裝置進行調整,直到把間隙調整到0.1mm的時候,他才松了口氣,而這一口氣,一憋就是三天。
那一刻,我終于知道,完成搶修比紅燒排骨更加激動人心。爸爸在自己的崗位上,把工作做到極致,把“只爭朝夕”的工作精神帶到每一個搶修的晚上,帶到每一個螺栓,每一個軸瓦,每一個裝置當中。在光與影的片刻,他焊接、他打磨,只為保證生產的連續平穩運行。
如果要問我,誰才是我的榜樣,也許在08年的夏天,他加入設備動力部的時候,就已經是榜樣——我的父親,一名實干在生產一線的機修人員。他說“干一行、愛一行、專一行、精一行”。他的篤實專注、精益求精深深感染著我。他的勇氣、他的責任、他的經驗都時刻鞭策著我,教導我要學有所長,嚴于律己。
同學們問我為什么在大學畢業后加入永祥?今天,當我自豪的站在舞臺上,就有了答案。是的,是因為我想要讓改變發生,就要像父親一樣優秀的同行。今天,當我站在這里,給你講我父親的故事,同時我接過父親責任的接力棒,穿上我的永祥藍,站在后處理的屬地上,在越來越壯大的永祥,抒寫屬于我的新篇章。